一体化技术
1、一体化技术路线 一体化是一种自顶向下、横向兼顾、底层支持的方法。使用一体化的方法,开发一体化的产品,建设一体化的数字医院。一体化解决了目前“集成难”这一普遍性问题,低投入、高效率地实现了全部子系统的高度集成和数据的逻 辑集中。
2、多层分布式应用体系结构 应用系统为多层分布式应用的体系结构。最底层是支撑全院信息系统的数据库平台;数据库引擎是所有应用系统对数据库操作的通道;字典服务器对全院公共基础数据提供统一访问通道;业务组件实现各业务系统的处理逻辑;用户界面容器实现用户权限控制、功能菜单装配;Web服务在业务组件的支持下,实现浏览器客户的请求,
浏览器实现了Web服务信息内容的通用表达。
(1)数据库划分及数据库组织 医院数据错综复杂,增长快,响应要求高,因而数据库设计的合理性非常关键,把数据归纳为在线数据、近线数据和离线数据三种,分别建立三个对应数据库,保证了在线数据不会无休止增长。当在线数据库中查找不到时,系统自动到近线数据库中查找;当数据量大到存储体不能容纳时,将近线数据转储到其它存储介质,需要时恢复为近线数据即可。这样划分同时增加了系统的实现难度,系统必须具有完备、可靠的数据迁移机制和功能,并且要支持跨数据库的查询、统计和修改。
(2)数据库引擎 数据库引擎是业务组件请求数据库操作的通道,解决以下两个问题:
一是使全线产品或业务组件不加修改地适应于不同的数据库平台。引擎接受来自业务组件请求数据库操作的SQL,对其进行解析,产生符合目标数据库平台SQL规范的语句,并通过ADO引擎技术,向数据库发出数据请求,获得结果返回给业务组件。业务组件只需按照某种规范SQL语法描述数据库请求操作,不去关心该SQL运行于哪种数据库平台,使业务系统的编程实现与数据库平台无关。
???? 二是共享数据库连接,即连接池角色。在大型数据库应用系统中,数据库的并发连接数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瓶颈问题。静态连接和动态连接各有利弊,基于DCOM技术的引擎较好地解决这个矛盾。引擎可灵活地配置到一台或多台机器上,配以负载平衡技术有效地解决网络堵塞问题。
(3)字典服务器 信息系统最基本的就是公共基础数据的统一,这类数据的主要特点是相对稳定,调用频繁。字典服务提供对基础数据的查询服务。国产软件对字典查询方法要求很高,往往习惯于在大量的数据集中逐渐缩小查询范围,然后从中选择。按照传统C/S模式,这样简单的需求恰恰占用很多的网络资源。字典服务具有对基础字典数据的缓冲作用,大大减少了客户业务组件直接请求数据库的操作。
字典服务通过标准的DCOM接口对象提供基础数据的查询服务,完全可以为第三方软件提供完整统一的基础数据。
(4)业务组件与应用区域划分 业务组件在数据库引擎和字典服务器的支撑下,实现了各个业务逻辑,甚至封装了用户交互界面。组件是建立分布式应用系统的具体表现,也就是说应用系统软件产品都是以封装成DLL文件的组件提交给最终用户。组件可作为Client访问其它组件,也可作为Server被其它组件访问,而且可以是远程访问。组件技术的应用,方便、简单地实现了以下特点:
- 操作权限控制机制更加合理、严密,单点登录和个性化功能设置。
- 软件版本控制和自动下载机制。
- 向第三方软件提供集成接口,即被集成。
- 支持了应用区域划分。
应用区域划分是指从逻辑上将全院业务划分为若干独立应用区域,各应用区域在逻辑上拥有自己独立的数据库,物理上是否独立完全取决于人为配置。各区域的业务逻辑以COM技术封装为若干业务组件。不管是在应用区域内部还是外部,业务组件的功能可以互相调用。
组件技术是应用区域划分的基础,一个区域的应用系统不能直接访问另一区域的数据库,而是通过另一区域组件接口进行数据访问和交换,对于应用端是透明的。因此,不同区域的应用系统可由不同数据库平台支持,比如HIS使用Oracle,LIS使用SQL Server。
(5)用户界面容器 用户界面容器是客户端工具。因所有业务系统的人机交互界面全部封装在业务组件中,使用时只须通过该工具将组件中的功能及界面进行动态装配、运行、验证账号和权限、组件版本控制,使软件安装和升级更为简单,各客户机中只须安装该容器,其它业务组件均在运行时自动下载安装。
3、基于组件的集成 在一体化框架下,有的系统采用了基于组件技术的集成。如PACS,组件实现了基于DICOM3.0影像的采集、传输、存储、处理等功能。实现了一般集成方法难以实现的全部信息双向共享。
4、电子病历与工作平台 病历和报告数据以XML格式组织为多个段落,每段一个XML文件,保存在数据库的BLOB字段中。病历和报告中的结构化元素具有特定值,被存储在专门设计的结构化的数据表中,因此我们的电子病历是半结构化的。XML文件保持了病历的图、文、表混排的原始风貌,实现了对病历的标注、修改痕迹保留、数字签名等功能。结构化元素实现高效的病历统计和分析。基于XML格式的电子病历通过两种方式表现为可阅读的文档。一是通过专用的病历编辑器,向医生提供丰富的阅读、编辑、排版功能。二是配合CSS(Cascading Style Sheets),产生HTML文档,通过通用浏览器调阅病历。
电子病历是临床医生、护士、医技医生工作平台的一部分,相关人员在自己工作平台上完成工作的同时电子病历自动形成。病历以“病历树”结构组织,分为首页、医嘱、住院病历、病程记录、知情文件、其他记录、检查报告、检验报告、护理信息、质控信息、费用情况和住院过程,内容完整,超越了传统纸质病历的利用价值和使用方式;满足电子病历的基本和特殊要求,如自由文本书写与结构化定义,文字、表格、图像、医学公式、特殊符号的编辑,三级审改及痕迹保留,模板,分段,排版,基于CA认证的数字签名(我院正在实施具有法律效力的住院病历、门诊处方和病历,即真正的无纸化工程)等;完整支持电子病历的采集、存储、处理、传递、保密和表现等整个生命周期。
6、数据的逻辑集中和物理集中的统一 一体化实现了数据的逻辑集中,与之对应,采用基于SAN架构的硬件平台来处理和存储全院业务和数据,多台服务器共享一个存储(原为2个1+1群集,后升为1个3+1多节点群集),即物理集中,实现了两个集中的统一,成本、运行效率、安全性等各方面优势明显。

江门市中心医院基于SAN架构的核心平台
数字化运作
江门市中心医院已基本建成了有机整合医院业务信息和管理信息,实现医院所有信息最大限度的采集、传输、存储、利用和共享,以医生为主体,以病人为中心,以优质、高效、低耗为目标,实现医院内部资源的有效利用、业务流程的最大优化的一体化数字化体系。全院有包括住院医生工作站、护士工作站、医技医生工作站、门诊医生工作站、全院PACS、检验、体检、成本核算与绩效管理、药品咨询与用药安全监测、病历质控、短信服务等70余个子系统, 900余台工作站。数字化平台成为医疗业务、医院管理和改革、医院辅助决策必要的技术支撑环境,数字化成为医院运作的平台。形成了医院发展需要数字化,数字化促进医院发展的良好局面。
江门市中心医院数字化体系结构
数字化管理
数字化使医院运行的流程、环节、手段等诸多因素都发生了根本性、革命性的改变,数字化为强化医疗质量管理、保持医疗质量稳定、促进医疗质量提高提供了先进、科学的平台。数字化的天然优势使信息利用更充分、更及时、更全面、更可靠,诊治更及时、更准确,表达和处理过程标准化。
成本核算与绩效管理 成本和收入数据直接取自各系统,并可实现医疗小组的核算。
病历质控 实现了病历质控从终末质控向实时和环节质控的转变。
抗生素使用管理 抗生素分三级,不同级别医生使用不同级别抗生素,无麻醉处方权医生不能使用麻醉药品。
强制执行《处方法》 将《处方管理办法》的有关内容融入医生站,强制医生执行。
落实医疗管理制度 医生排班表、医生交(接)班登记表、疑难(死亡)病例讨论登记表、医疗事故(差错)登记表等在网上填写,便于管理部门全面掌握情况。
“报告卡”网上填报 传染病、发热及呼吸道疾病、院内感染报告在网上强制填报,漏报率大大降低,工作效率和质量大大提高。
在线用药咨询 将“药品咨询与用药安全监测系统”集成到门诊医生站和住院医生站,为医生提供权威的在线药品咨询,包括配伍禁忌、不良反应、作用、用途、剂量、禁忌症、注意事项等,保证合理用药。
实施临床路径 在住院医生工作站中增加临床路径支持功能,以减少医生、护士因临床路径实施带来的工作量增加,促进临床路径在全院的开展。此项目正在实施之中。
数字签名 已实现全院医技科室的数字签名,逐步完成包括住院病历和医嘱、护理记录和护嘱、门诊病历和门诊处方、手术麻醉系统等的数字签名,实现电子病历全面合法化。
数字化服务
诊疗一卡通 诊疗卡在门诊、住院、体检一卡通用,门诊有卡免挂号,方便了病人。
一体化门诊 以门诊医生工作站为核心的门诊流程实现了挂号、发卡、分诊、候诊指示、门诊医生工作站、收费、医保、门诊西药房、急诊药房、门诊中药房、发药指示、门诊注射室、急诊注射室、检验系统、全院PACS等子系统的贯通和共享,各环节等候时间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,使整个就诊时间大大减少。
一体化短信 在全院各系统中集成短信服务系统,全院各部门人员在自己工作平台上可发送短信,如住院病人的有关提示,病人追踪,检验、检查、体检出报告告知,疫苗接种提醒,短信调查,院内职工短信等。
验单自助打印 利用就诊卡和检验条形码,病人可自助查询和打印检验报告单。
可观效益
竞争力增强 数字化建设不但带动了高新技术的应用和创新,优化和再造了工作流程, 规范了质量管理规程,最低了差错率,以最少的中间环节,最高的工作效率,提供最佳的服务。同时还整合了资源,实现医疗技术和服务的差别化,改变了医护患的联系模式。尤为重要的是医院正朝着管理数字化方向迈进。数字化改变了人的许多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,使思维的创新融入到医院的文化建设中,数字化大力提升了医院核心竞争力。
直接经济效益 耗材和物资的节约,影像的无片化,成本核算使节约意识的增强,监管力度和透明度增加基本杜绝了跑费、漏费、滴费、冒领、人情现象,估计每年达500万左右。
间接经济效益 工作效率的提高,病人流转的加快,医疗资源得到更充分利用;医疗质量、医院形象、规范化、透明化等无形资产的提升,吸引更多病人就医;数字化使信息的及时性、准确性和全面性得以提升,对经济收入的增加产生巨大影响。2005年与2003年比,在医生人数增长3.9%的情况下,医院年门诊量增长了22.4%,住院量增长了46%,手术量增长了36%,医院总收入增长了51.8%,职工年人均创收增长了52.1%。 |